由陜西省文物局主辦,陜西歷史博物館承辦,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陜西文化遺產研究院、陜西省文化遺產研究院、西安文物保護修復工程有限公司、榆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支持協辦的《薪火相傳——陜西古長城、秦直道遺址保護特展》于2016年10月24日,在陜西歷史博物館東展廳南展館免費向公眾開放,展期一個月。
長城是我國現存體量最大、分布范圍最廣的文化遺產,以舉世公認的杰出建筑和無與倫比的文化景觀享譽世界,并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作為我國最重要的地理、文化標識,長城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陜西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主要分布于榆林、延安、銅川、渭南、韓城5地市。經過多年的努力,迄今為止陜西已完成了境內長城資源調查,制定了長城保護規劃,實施了一系列保護維修工程,確保了長城本體安全。
秦直道是秦始皇為防御和征服北方匈奴而專門修建的一條戰備“高速公路”,為維護大秦帝國的統一發揮了重要作用。漢代以后,秦直道的用途已遠遠超出戰爭的范疇,商貿往來、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等方面的價值廣為體現,承載著中國古代文明交流互鑒的厚重印記。秦直道遺址起自陜西旬邑,經甘肅,終抵內蒙古鄂爾多斯,總長約750公里,陜西境內長達478公里。迄今為止,陜西已完成了資源調查、規劃制定,并陸續開始了一系列考古、保護工程。
本次展覽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分為陜西古長城遺址保護、陜西秦直道遺址保護兩大部分。分別詳細介紹了長城、直道的起源、沿革、用途、歷史作用、遺存現狀、保護歷史和近年來為保護兩大遺址所作的調查、規劃、考古、保護、展示利用等工作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以及文物工作者、社會志愿者與群眾文保員的先進事跡。展覽圖文并茂,并配合展出相關珍貴實物展品,設計形式簡潔大方、新穎獨特。
陜西的古長城與秦直道遺址保護工作,迄今雖然取得了顯著成績與明顯成效,但由于這兩大遺址,線長、點多、面廣,加之自然災害多發和地區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等造成的隱患,面臨的保護壓力仍將長期存在。文化遺產保護事業,任重而道遠,需要一代代人薪火相傳,不斷努力地進行下去。因此,我們特別舉辦這樣一個展覽,期望以此喚起廣大社會公眾普遍參與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意識和行動,并進一步促進陜西社會科學進步,和諧發展,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