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
2020年1月10日,由陜西省文物局與清華大學聯合主辦,陜西歷史博物館與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承辦,陜西省內42家文博單位協辦的大型歷史文化藝術特展——《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匯報展在陜西歷史博物館隆重開幕。
眾所周知,陜西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周秦漢唐等十四個王朝建都之地,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地區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歷史積淀形成了極為豐富的文物資源。陜西省出土的不計其數的文物精品,無論對于學術研究,還是藝術審美,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研究中國古代優秀文化藝術的焦點。尤其周的青銅禮器、秦的兵馬陶俑、漢的壁畫石雕、唐的法門寺地宮珍寶與何家村窖藏名器等,都是當時世界先進文明的典證,反映了我們的祖先曾經擁有過的璀璨成就,更是一段讓我們無法忘懷的銘心回憶。
習總書記講:“搞歷史博物展覽,為的是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后人。”由此,2019年9月10日至12月17日,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落實習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扎實推進陜西文化強省建設,陜西省文物局利用清華大學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一流平臺,與清華大學攜手,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以周、秦、漢、唐歷朝精品文物為基礎(兼及唐以前其他歷史時期)共同舉辦了“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展覽展出期間,因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參展文物數量多、等級高、藝術觀賞性強,引起了海內外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與普遍好評。
為增強陜西人民的文化自信,扎實推進陜西文化強省建設,持續擴大此次展覽的社會影響力,按照陜西省文物局的指示,在該展覽于清華大學藝術館展出結束后,陜西歷史博物館遴選出其中的代表性文物精品149件(組),以嶄新的形式,在陜西歷史博物館舉辦同名匯報展,以饗本地觀眾,滿足三秦父老在“家門口”也能集中欣賞到眾多“國寶”的殷切期望。
展覽主題為“與天久長”,典出漢代瓦當吉語,以此祝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運昌隆、中華文明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代相傳、漢唐盛世的精神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薪火永續、與天久長,寓意豐富,深刻而美好。展覽內容通過序曲“民之初生”和“周禮肇興”“秦制垂統”“天子居中”“多元融匯”“天衢盛世”五個部分,從文化和藝術的視角展示了以周秦漢唐為代表的陜西乃至中國古代重要歷史階段的輝煌發展歷程及其燦爛文化。
本次展覽是我省文博系統與高教系統深度協作、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創新性合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如何宣傳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增強文化自信,新時代為我們提出了“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的新要求。陜西文物系統長期以來肩負著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光榮使命,陜西歷史博物館作為中國西部唯一的央地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一直致力于研究解讀歷史文化,面向公眾宣傳好、展示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新時代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做出積極的奉獻。
“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匯報展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第七展廳對外展出,開放時間為2020年1月10日至3月28日。期望該展覽能使廣大觀眾深切感受陜西乃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也相信這個展覽必然激勵人們回顧周秦漢唐煌煌文明史,掀起學習研究中國歷史的熱潮,為揚我中華文化,壯我中華精神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新的文化積淀。